近日,云南昆明一个男孩抓了一只海鸥,把它拼命往一个塑料瓶里塞,家长不但没有阻止,还说“你弄它翅膀”。生活中,太多“熊孩子事件”都由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应对和解释,而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理应在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进行阻止和引导。那么,该如何引导“熊孩子”,避免更多的“熊孩子行为”呢?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熊孩子事件”频繁上演“
他还是个孩子”不可成为借口
近日,在云南昆明的海埂大坝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抓着一只海鸥,把海鸥拼命往塑料瓶里面塞,海鸥的身体已经进去大半,卡在瓶口的翅膀还被硬往里推,让人看着十分揪心。在周围市民的一片制止声中,男孩的父母不仅没有立即阻止男孩对海鸥的伤害,还一个劲地支招“你弄它翅膀”。直到最后不得不把海鸥放了时,家长还在辩解“我就是想让他拍个照片”。这则视频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热议:“真是闻所未闻”“应该重罚”……不久后,因涉“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其监护人被罚款2000元。
无独有偶,“熊孩子放鞭炮引燃供暖管道”“闯进动物园追赶并摔打孔雀”“游戏充值、打赏主播”……但很多时候,家长们只会说上一句“他还是个孩子”,以孩子年龄小为借口,帮孩子逃避责任,家长的纵容往往引发更多问题。年龄小是个借口吗?其实很多不良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从这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开始的。
从情感角度来说,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个孩子,但如果跳出情感范围上升到法律层面,只要触碰了规则底线,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社会生活和文明规则中,没有“孩子”只有“公民”。山东省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赵颖是一位有着20多年从教经验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儿,而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遮羞掩错是错误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会做出越来越多的错误行为,且更加变本加厉,因为孩子觉得,我原来就可以这样做,以后也可以这样做,久而久之,他们便不会将他人、集体放在心上,走向社会后,很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熊孩子”折射家庭教育问题
不少家长存在“双重标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不少网友戏称“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熊家长”。
省实验小学教师王晓黎表示,“熊孩子”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男孩抓海鸥这个事件为例,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孩子应该保护动物,但家长纵容孩子伤害动物的行为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不利于孩子成长。”
有家长坦言,回想起来,“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自己确实说过很多次,但往往都是说自己家的孩子,搞恶作剧、故意破坏物品……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自己往往比较宽容,但如果是别人家的熊孩子,自己就会比较严格,认为“不能放任”。“虽然道理都懂,但就是容易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父母看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带滤镜’的。”家长周女士说。一方面是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一方面是严格对待别人家的“熊孩子”,这也导致不少家长觉得,周围的“熊孩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实验学校的家长马珉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错,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和认知,对待孩子应该“宽严有度”。“生活上宽松,品质教育上严格。”马珉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应该给他们适度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对于破坏环境、公共物品或是伤害小动物等错误行为必须明确阻止,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而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好习惯应从小养成
重在培养是非观和规则意识
赵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熊孩子”其实并不少见,那么该如何对待“熊孩子”,如何防止更多的“熊孩子行为”发生呢?在赵颖看来,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要明确提出来,以此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和规则意识。
在面对一些“熊孩子行为”时,赵颖认为,应该首先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朋友。“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是平视的视角,而不是俯视,有事情要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此外,还要奖罚分明。”赵颖称,有时候,父母觉得溺爱是件小事,至少可以保护孩子二三十年,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要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除了尊重孩子、奖罚分明,赵颖还认为,鼓励式教育很重要,鼓励式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而要有“针对性”,要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的。但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即便是件小事,即使孩子吵闹、打滚,家长也不能妥协,要严肃明确地告知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
王晓黎认为,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这种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另外,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一系列劳动,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当孩子犯错时,例如,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去道歉,而不是父母帮忙道歉,让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错误就应该自己负责。对于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家长也要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