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山东:5年建立城乡一体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2023-01-09 15:17: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思羽

为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昨日,省教育厅联合相关部门举行新闻通气会,发布并解读了相关政策。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邢顺峰提出,规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到2035年,形成乡村教育独具特色、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局面。

构建城乡协作发展共同体

《工作方案》明确,山东将实施乡村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2025年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全面增强镇域驻地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十四五”期间支持300个乡镇开展省级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实施。在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上,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系列工程,2027年所有乡镇驻地学校均达到省定II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2027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

邢顺峰指出,我省将构建城乡协作发展共同体,深化实施教育强校扩优行动,组织城区优质学校、幼儿园辐射带动乡村学校和幼儿园。以集团化、联盟化等方式,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2025年实现结对全覆盖。同时,完善城乡学校一体化教研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对乡村教研的支撑体系。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

为切实保障编制供给,会上,省委编办副主任叶松浩提到,我省明确以县(市、区)为单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未达到国家基本编制标准的,首先在本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县域内没有调剂余地的,由设区的市负责调配补充;市域内空编不足的,使用省级统筹的周转编制予以保障。同时,创新编制管理,对中小学编制实行单列管理,将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全省事业编制总量中切块单列,保持存量、单独记账,由设区的市统筹各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余缺情况,在市域内调配使用,化解县市区间中小学编制配置不均衡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我省还将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师资力量的配置使用权,最大限度下放给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县级教育部门按照班额、生源、教师课时量等情况,将教职工编制具体分配至各中小学校,并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城乡人口流动、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建立灵活用人机制,推动“县管校聘”、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做好县域内学校间、学段间编制和师资力量的统筹分配、及时调整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

《工作方案》还指出,将加大乡村优秀校长培育配备力度,严格校长选任条件,遴选一批城区年轻后备校长到乡村担任校长(副校长),到2027年,县域内45周岁以下乡村学校校长(含副校长)原则上达到50%以上。

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为积极回应基层教师期盼,激励广大乡村教师干事创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邢军指出,我省创新建立“双定向”基层职称制度,在乡村教育领域,设立专属基层的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同时,搭建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直评”通道。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乡村中小学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参加职称评审。目前,全省已有9万余名乡村中小学教师通过“直评”取得相应职称。

邢顺峰表示,规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乡村学校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全面改善提升,60%的县(市、区)达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水平。到2035年,形成乡村教育独具特色、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局面,教育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充分发挥,全面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