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优秀的学校必定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发展才是学校和学生最大的发展。”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校长高红燕的一句话点明了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在“和燕文化”理念的引领下,燕山小学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通过有建构、有目标的教师培养体系激活教师发展动力,让教师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最终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教师的成长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王思羽
搭平台建梯队
明确教师成长路径
8月12日-13日,济南市历下区燕山教育集团的43位“准教师”来到燕山小学参加新教师培训活动,高红燕通过集团校组成、各校办学风格等方面的介绍,率先带领新教师们建立初步感知,各项团体活动则让他们快速认识彼此,第一时间收获来自燕小的归属感。
这只是新教师们来到燕山大家庭的“第一课”。高红燕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形成构建“共同谋划团队愿景、自我规划个人发展”的教师发展模式。为此,在燕山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发展规划。
以青年教师为例,每年的教师节也是燕山小学的“拜师会”,学校会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师傅”,由此在教育教学经验、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建立一对一的长期跟踪式辅导。
“青年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如每年的基本功大赛就是强调新教师对于‘三笔一画’的重视。另外,我们还要求新教师入职后提交一份发展规划,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副校长李爱华说,尽管新教师们才刚入职不久,通过几次培训和谈话,就明显看到他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每个人有目标、有动力,充满着干劲。
学校将教师队伍按照任教年限分别划分为初任期(1-3年)、发展期(3—5年)和成熟期(5-15年)等不同阶段,以青蓝同台的教研梯队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研团队、学科、学校三级的层级选拔梯队建设的培养机制。以教师团队为基,梯次形成“和燕青年教师——和燕骨干教师——和燕名师”的教师培养塔形建构。
“和燕教师开讲”
科研引领形成合力
为了进一步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教师彼此交流、取长补短,燕山小学策划实施了“和燕教师开讲了”活动。该活动面向集团内各所学校,每周五邀请两位有经验、有特长、有特色的教师传授经验,分享“金点子”,并要求各个校区3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进一步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更快的速度适应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不仅如此,学校开展“和燕功勋教师”“和燕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年会上高效课堂展示、教研案例分享等风采展示,不仅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也使得教师在获得荣誉感的同时找到了学校归属感,大大调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重视对于教师科研能力的引领,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以教育科研为支点,按照新课改要求,倡导教师做“研究者”,承担课题,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心助推,鼓励老师们立项、开题,进行研究,并积极撰写论文;纵向深入,以教研团队为载体,扎根校本教研;横向发展,以学科为核心,形成了年级组学科组之间良好的竞争态势;校长率先垂范,参与课题立项活动,成为课题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彦表示,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每周都会“定时间”“定人”“定主题”“定地点”,有目的地进行主题教研。而在教研组推荐课中,学校交由团队内部自主推荐一堂课,经过不断打磨后在全校展示。“看似是一个人在展示,实际则是整个教研团队在进行展示,这种方式能够以点带面,助推团队发展。”除此之外,学片联研、同课异构、幼小衔接、中小衔接等进一步打破学校界限,延伸“学研共同体”范围。
“团队魂”凝心聚力
在共同成长中提升归属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与学校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老师们提及最多的不是“我”,而是“团队”。
学校引领教师们对专业发展进行超前谋划,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开放工程”“团队工程”四大工程,为教师的个体成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进而把“名师带动,团队发展”沉淀为一种教师团队文化。
“燕山小学就像是一个家一样的存在,而老师彼此之间就是家人。”今年是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王丽娜从事教育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当徒弟”,到如今的“带徒弟”,王丽娜感慨颇多。王丽娜说,一开始自己只是青蓝工程中的受益者,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生活上,都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取很多经验。如今,当和年轻教师一起“结对子”,王丽娜感觉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个“反哺”的过程。“我们跟着年轻教师一起磨课、分担他们的压力,不仅是在帮助徒弟成长,也是在帮助自己进一步提升,大家都是在这样并肩奋战、共同进步着。”
今年,徐子斌刚刚考上了教师编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燕山小学。之所以如此坚定地选择燕山小学,徐子斌坦言,是受高红燕校长的影响。“在我还是非编教师的时候,高校长就像一个大家长一样带领着我,手把手地指导我成长。”徐子斌还记得,一次高红燕指导自己准备市级展示课,不仅在学校指导自己到晚上九点多,第二天出差在外的高红燕仍放心不下,便让徐子斌录制视频,进行远程指导。徐子斌说,从“掐时间”到课堂上转折词的表达,再到做实验的安全预案,高校长为自己考虑到了每个细节。“高校长的认真严谨,也告诫我要踏实努力,不能偷懒,所以能来到燕山小学,我觉得心里很踏实。”
落点教育教学实践
成就“和燕文化”育人体系
教师成长的落脚点最终是学生。高红燕要求教师放大学习内涵,站位未来教育,落脚点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全体教师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中心,“劳动实践”为重心,以“项目化学习”为轴心,关注学生品行、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三个成长”,形成了和燕文化整体育人体系。
作为济南市“十大书香校园”之一,副校长李爱华认为,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每年寒暑假,教师们最大的礼物就是图书,通过读名著、读名人名家、读教育理论,开展读书沙龙、分享会等,书香教师带领学生同学习、同成长,带动书香校园建设与发展。
再如党建方面,副校长于爱华说,党员教师不仅引领着教师队伍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更手把手引领青年团员教师成长,青年团员教师再将这个接力棒交到学生手中,打造出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三位一体”相衔接、双贯通的育人链条,形成了梯形搭建的金字塔师生成长系统。
高红燕称,燕山小学始终将“人”作为关注研究的核心,充分将“和燕文化”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构建起和燕文化下,师生“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全面发展的结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