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大红门内,又走出了一批优秀学子。学生在考场上拼搏奋进,学校也从未停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脚步,尤其是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用改革优化学校教育生态,从而全面提升育人效益?是实验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今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年”,特色学科培育将成为特色高中建设的主抓手。山东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韩相河说:“我们将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发展定位,明确自身的特色发展目标,个性化设计课程结构,努力开展学科建设实施体系和支持体系的系统建构,配合课程改革,实现素养导向,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科建设‘实验样本’。”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高婕
抱团
让教研回归本真
最近一段时间,省实验中学数学老师张蕴禄正在参加2022齐鲁最美教师评选。从教30余年,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更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次集体教研或者培训讲座,张蕴禄恨不得把自己这些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全部倾囊而出,他因此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问不倒”和“万宝囊”。作为东校数学学科主任,张蕴禄与中心校区数学学科主任潘洪艳老师一起带领数学组教师高效备课、扎实教研,取得多项佳绩。目前,数学组有10位老师为济南市资源平台录制示范课例,7位老师分别担任山师和济南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去年,学校被批准为“济南市数学学科基地”和“山东省数学学科基地”,由潘洪艳主持的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数学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近期也顺利通过结题,使数学学科在教育教学、课程开发等诸多领域又跃上一个新高度。
“伙伴教研”,这是学校物理学科组的“专利”。据悉,两个校区物理老师有近40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作为带头人的李斌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于是,学校成立了“线上教育”“竞赛辅导”“校本研发”等形式多样的教师互助“伙伴团队”,打破校区、年龄界限,让有专业特长的老师充当核心,鼓励有相关兴趣爱好的老师在其周围聚集进行智慧碰撞,共同成长。“通过微团队+微项目的‘双微驱动’ 途径促进学科组老师兼容并包,团队共进。在微团队中,大家智慧众筹,鼓励个性与创生;通过微项目,让教研回归本真。”李斌说。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偏科”,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上,省实验中学也讲究“一碗水端平”。早在2019年,学校就成立了以李鸿杰老师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工作室,从语文学科延伸而来,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形式,培养品德为先、德能兼备、有家国情怀的学生。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范海沛表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的实践反思、专家的专业引领和同伴的互助合作。为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学校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每年确定一个集中攻关的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学科教研能力。
课程
从精细走向“精品”
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教学的深化研讨,最终都要释放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在李斌看来,教师需要把自身经验变得程序化,赋予课程更稳定的结构,才能呈现高效、精彩的课堂。“我们针对学科特色和实际学情,打造‘大物理课程群’,包括基础类、拓展类、实践类三类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实现培优补弱、培优创优。”李斌说。
目光转到张蕴禄的课堂上,他的课堂永远充满诗情画意。他引经据典讲解枯燥的数学概念,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化解疑难问题。“听张老师的数学课,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犯困’,永远充满期待。”这是学生们最大的感受。同时,张蕴禄还创立了“问题、账户、系统”数学学习法,助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张蕴禄说:“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渐进式尝试‘情境教学’和‘大单元教学设计’,从课堂局部点切入,做好微小的改变。”
同样以课程建设带动课堂改革的还有思政教育。2013年,在教研组长高翠玉教师的带领下,学校的思政教师开展了“对话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随后几年,学校打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群。十几门思政校本课程涵盖了“四史”教育、国家安全观、依法治国等多个领域。如今,在思政课堂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时政播报”环节深受学生的喜爱;政治学科主任顾静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行走的思政课”开阔了学生视野。此外,韩旭老师的校本课程“国家安全解码”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了“拼手速”才能选上的“思政网红课程”。刘梦老师与省人民检察院合作的校本课程“检察官探案说法”,吸引了许多对法律有兴趣的学生。实验中学将课程作为育人模式建构中最重要的环节,努力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让各学科的教学课堂都从精细走向“精品”。
品牌
为提升核心素养赋能
5月31日,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公布拟认定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山东省实验中学榜上有名。早在2019年,学校就成立传统文化工作室,继而又成立了课程建设中心,系统推出由7门课程组成的传统文化课程群组,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学校每年一次的“清明诗会”被评为济南市德育品牌;“实验学子修身行动”也被评为济南市德育品牌,并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德育课题结题。传统文化育人团队获评“2021济南教育榜样——以德为先树人榜样”。数学学科连续4年荣获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成为“京师数学建模教育中心实践基地”,并成功举办“山东省实验中学博学之星挑战赛。”
此外,省实验中学还获评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语文和数学学科入选济南市首批普通高中学科基地;数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普通高中学科基地;获评济南市首批“领航学校”……学校对学科建设的扶持保障,也带动了整体办学方面的提升。
辐射
学科基地建设的“实验样本”
作为山东省高中学校的“领头雁”,山东省实验中学在自身注重学科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把自身经验变成“样本”推广。2019年12月,学校举办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探索跨学段一体化教学的研究模型。随着济南市教育局“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建设工程的推进实施,学校也成为改革中的主力军。2020年,学校邀请山东大学、育英中学、胜利大街小学的思政课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开展伙伴教研。同年11月,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4所学校联合举办了教学研讨会,生动展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螺旋上升”。
传统文化工作室主持人李鸿杰说:“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延伸,能够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让学生从身边的传统文化学起,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升品质。”张蕴禄和数学组的老师也在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数学学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课程体系,总结凝练可推介的成果经验,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实现改革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