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双语学校:“五位一体”培养学生完整人格

2022-06-02 17:14:4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去年九月,在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双语学校办学走进第四个年头的时候,校长张亮来此履新,这是他对学校领导班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有道德修养的人、有审美素养的人、有法律素养的人、有意志力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劳动素养的人、有一定国际理解力的人”七种品格被梳理出来,成为该校学生的核心必备品格。

为达成“七有品格”育人目标,学校接着推出了为期三年的发展规划,建立“五位一体”育人机制,在关键能力品格、课程载体、教学模式、课程管理与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完整人格。那么,9个多月来,这所学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王思羽

打破时空的教育生态变革

或许在真正上课之前,孩子们不曾想到,一节课不再局限于40分钟或者45分钟,而是到了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同一堂课,本来一位老师来上是“常态”,现在怎么“不按常理出牌”了?可以至少两三位老师共同执掌课堂,“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台下坐着的学生,也不仅仅在小组内热烈地讨论着,甚至可以“拍案而起”,随时来一场有理有据的辩论……

像这样精彩的课堂,正来自于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双语学校(以下简称历山双语学校)对于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根据“五位一体”育人机制,学校建设了课程载体系统、教学模式执行系统、课程教学管理与保障系统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系统。

其中,课程载体系统要求一体化安排国家必修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根据同类兴趣相聚、跨年级组合原则,研究建立基于学生学力基础、兴趣、爱好、潜能、特长等个性特征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存在共性问题及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建立关键能力品格为中心的社会性品格能力课程体系。

而在教学模式执行系统里,老师需要做更大的创新性变革:转教的设计为学的设计,教的内容也变为整单元或者跨单元、跨学科;课堂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校园内,还可以到校外……同学、伙伴也不再固定,可以跨班级、跨年级组合……“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性化课程与社会性课程实施,必将引发教学模式变革、人员重组、时空变化,教育教学生态引发大的变革。”张亮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重新审视课程教学管理,提高课程教学变革应对能力。

这样的课,让学生“上了瘾”

在历山双语学校,学科融合教学已进行了多轮尝试。比如前段时间进行的“大课”——《台海观潮》。初中部的地理、历史、道法三位老师组成“文综团队”,基于教材上所涉及到的与台湾相关的内容,为各学科知识点建立联系、进行整体设计。

“老师们一般会选择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作为主题,就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学科层面进行解读。如历史老师负责讲解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地理老师负责分析地理环境、文化经济;道法老师负责引导辩证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中部地理教研组长杨艳告诉记者。讲解完知识点,老师们会把“话筒”交给同学们,引导同学们大胆预测、提出建议,各抒己见,最终生成“百花齐放”的思考与观点。

“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过了一段时间,还经常有学生跑到老师跟前,分享自己和同学们对于某个话题的讨论结果,期待下一次的课堂。”杨艳说。

看似打破常规的课堂背后,并不是老师们“一拍脑瓜”的草率决定。“老师们研究的不是如何讲,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形成自主思考和辩证看待世界的能力。”初中部教导处主任邢倩倩告诉记者,“整个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相互补充为主,老师再进行点拨升华,大家共同编织知识网络,实现了零碎知识的合而为一。”

“沉浸式”教学

而在该校的生物和语文课上,记者感受到了“沉浸式”教学的魅力。

每节生物课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后,同学们的“小诊所”就开始“营业”了。生物教师刘梦琦先向学生介绍病人状况,预设病症、化验单、报告单等情况,引导学生扮演医生,结合所学进行诊断分析、“对症下药”。所有病例均是刘梦琦依据教学内容而设计,如学习人体结构时,就会侧重有心脏问题、肝脏问题等的患者,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应该掌握的知识。刘梦琦十分擅长创设各类情境,她的课堂每次也总能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惊喜。

在上学期的大单元整合课上,刘梦琦还成功将“剧本杀”引入课堂,让学生沉浸在《遗失的世界》里,完成各项复习任务。

“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是引领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形式,更容易推进课堂。”刘梦琦说。这节课在济南市历下区“爱学课堂”的课例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刘梦琦还成功立项“指向初中生关键能力培养的PBL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大家常说的诗和远方,在学校里确实能学到很多诗,但远方,尤其是师生们共同见证的机会并不多。”疫情之前,初中语文教师张现钰带领学生们上了一节特别的语文课:前往佛慧山景区,寻找“诗和远方的际会”。

“这堂课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也不同于单纯的实践课。孩子们能真正看到文字所描绘的原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依据所见抒发所感,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了游景、赏景和写景的融合。”真正上课前,张现钰打磨了好久。“提前两个月开始构思,可以说是‘魂牵梦绕’,时刻都在想着怎么上。”张现钰说,每次没有思路,就会“到处找人”。跟不同的老师探讨思路、搜罗教材,回去后再接着想。之后,张现钰又专门到佛慧山踩了两次点,确保所有环节万无一失。

不只是刘梦琦、张现钰,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历山双语的老师们总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而这不仅来自于老师的经验或尝试,更是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优势所在。

“学科+”延伸

到了历山双语小学部,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建立小组、分配好角色后,戏剧课便到了具体执行环节。小学部校长孙青表示,戏剧课既是项目化学习,也是学科整合,根据剧目需要,音乐老师、美术老师、英语老师甚至体育老师都有可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一周都可能由不同老师去上,需要唱就由音乐老师讲,需要舞台设计就由美术老师讲,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才是真正的主体。”

为实现学生“七有品格”目标,小学阶段以关键能力品格为中心的社会性品格能力课程体系,就包含了戏剧课、儿童哲学课、游泳课等课程。不难看出,这里的设计已经延伸出了教材本身,实现了“学科+”。像“语文+古诗诵读”加强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数学+绘本”辅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英语+国际礼节文化”引领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外教课激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音乐+乐器”为学生增添技能点……不仅如此,与初中部一样,只要适合,老师们也会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如“英语+美术”,既有美术老师带领学生用绘画的方式了解自己眼中的世界,又有英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介绍自己的作品。

而小学数学还在进行另一项改革试点。小学部教导处主任刘雪青告诉记者,当前小学部以数学学科为试点,分阶段实现学科知识的立标、整合、分类、拓展,以便根据课型特点选择效果更好的教学活动。“尤其对于学校的年轻老师来说,即使缺乏一定的经验,他们也能从容地进行更丰富的教学设计,以更高效的方式展开教学。”

“本次教学改革对历山双语学校的每位老师来说,既是崭新的尝试,也是极大的挑战。”邢倩倩表示,“由于缺少可以参考的依据,只能依靠老师们发挥团队力量,从本学科出发,一起碰撞磨合,寻找思路、开展实施。”

当记者问张亮校长对当前的改革效果如何评价时,他说:“还没有达到最满意的效果”。“改革,改的是痛点和难点,老师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我也很期待三年后的变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