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重庆大学率先开放报名系统,这标志着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正式启动。2020年伴随着自主招生的落幕而横空出世的强基计划,到现在为止仅仅是第三年招生,作为一类年轻的招生类型,三年来,强基计划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与调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强基计划解读
强基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是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对试点定位的表述。
强基计划诞生之初,同时伴随的是自主招生的落幕,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眼中,强基计划时常被视为作为自主招生的替代品或者升级版来看待。从两者的定位来看,两者实际上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在此前的自主招生中,其选拔定位在于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看似表述有相似性,但是自主招生没有限定招生专业,主要以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为入围校考的主要方式,在最终的录取过程中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从相关政策来看,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国内顶尖高校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人才选拔方式,在自主招生的实施过程中,这也确实为当下提倡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积累了经验。然而,自主招生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专利、论文等成了通往名校的“通行证”,这也无形中滋生了一些不公平因素。
如今的强基计划正是瞄准自主招生存在的弊端,所探索的一条崭新路径,从强基计划的顶层设计来看,其重点在于培养,而非单纯地进行“掐尖”选拔。
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为我国关键领域打造高素质拔尖人才储备军。
总体上,强基计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的学术成长通道。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而学业优秀的学生还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拥有优先权。
简单来说,自主招生变为只招收基础学科的强基计划,通过占比85%以上的高考分数和占比15%的校考综合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对以“冷门绝学”为志趣的高分学生而言无异于高考福音。一方面杜绝了自主招生不公平的情况,另一方面加大培养基础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力度,为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提供一条在基础学科领域快速成长、发光发热的最佳路径。
由“冷”转“热”
接续自主招生而产生的强基计划,一经产生就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但让人意外的是,“强基计划”首年遇冷的论调开始甚嚣尘上,其中的主要依据是:“弃考学生多”“考生参加校考,却发现空荡荡的教室”“一些高校开学后着手在新生中开展补录”等。经证实,当年确实有一部分学校在校招时出现未满员现象,但是并不突出。
实际上,从当年报考的数据来看,强基计划并不“冷门”,2020年全国约有6000个“强基计划”名额,而报名人数至少超过百万,如此多的报名人数,为何会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强基计划的报名没有门槛,最终以高考成绩决定入围标准,这就导致不少考生盲目报考,同时也推高了入围分数线,在不少省份,“强基计划”的生源考分甚至都超过了该校在该省招生投档的分数线,这就将选择权交到了考生手中。
同时,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考生对基础学科的认识不足,相对于计算机类、机械类等“热门”理工类专业来说,数学、物理、哲学等基础学科的“实用性”不足、“性价比”不高。当年,高分考生钟芳蓉选择相对冷门的考古专业,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对象,足见主动选择“冷门”专业的不易。
不过,2021年,强基计划明显由冷转热。据报道,2021年山东省共录取强基计划考生374人,比2020年增加109人,增幅达41%,四川省更是达到329人,内蒙古、甘肃等地招生也有所增加。
专业扩军标准细化
相较往年,今年的强基招生又有了一些新变化,这些新政策也是为了解决往年强基招生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为了更精准地选拔强基人才而产生的。
今年最突出的变化在于招生院校和招生专业的增加,今年的强基新增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院校,总数量增至39所,强基计划试点院校的阵容也从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扩军到再早期的985高校范围。在专业方面,从目前已经发布的简章来看,不少强基院校将本校优势特色工科专业引入强基计划。军工领域的佼佼者北京理工大学在强基计划中新增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这一兵器类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新增了学科评估达到A+等级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东北大学将本校在全国名列前茅的自动化专业作为首年强基招生的唯一专业。
在选拔环节,部分高校对招生标准进行了细化。今年强基入围规则中,有不少高校提高了数学单科成绩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计算入围成绩时,将数学单科成绩比重提升至120%。大连理工大学今年的强基入围标准,也在“高考满分的75%”的条件下,提高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三个专业的数学高考成绩比重,并且在计算综合成绩时,也采用高考加权成绩,而不是原始成绩。除此之外厦门大学要求数学成绩达到125分及以上,从中可以看出理工类专业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还有部分高校强化了对校考成绩的要求,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2022年均在简章中明确,校考成绩未达60分者不予录取,这在未来或将成为主流。
此外,部分高校招生省市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新增宁夏招生,西北工业大学新增北京、重庆招生。在已出简章的高校中,部分高校在培养模式的表述上更加明确,培养方案更加细化,这也体现了人才培养在强基计划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