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对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如何打好校企合作这张牌,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共育,为学生搭建技能培养的平台,对学校来说任重道远。山东冶金技师学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创新性地创设了“厂中校”办学模式,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满意”,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提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山东冶金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优秀教师团队
创设“厂中校”办学模式
课堂搬进车间,技师直接授课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9108号的山东冶金技师学院始建于1979年,虽说学校面积不大,但花园式的办学环境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感受到了“小而精”的别样氛围。学院(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隶属于中国冶金地质系统的一所全日制学校,主要培养预备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现设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等30多个专业。近年来,学校充分把握契机,坚持以“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作为办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更创设了“厂中校”这一新模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所谓“厂中校”,是指企业和学校共建课程体系、共管教学过程、共同考核评价,实训室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充分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例如2020年,学校智能制造系与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签订“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企业投入120余万元新建2个PLC实训室和改造2个CAD实训室。课堂直接搬进车间,学生熟练掌握实训内容后,同学校老师一起跟着厂区技术人员参与真实产品的研发、安装、调试等。同时,企业产品作为样品用于教学,技术人员每周也会走上讲台结合理论与生产实践给学生授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大呼过瘾。今年3月至今,学院智能制造系陆续派出2批学生入驻“厂中校”,每批实训一个学期。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更好地推进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
除了将课堂搬进车间, 从管理上,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保障“厂中校”正常运行。企业为学生单独开发了APP,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并为“厂中校”学生设立了单独身份,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外出需在APP上请假、班主任审批后方可外出半小时,有力保障学生安全。此外,周末时间,企业还会面向学生组织安全知识、企业管理、人才晋升、人工智能等专业讲座,并不定期开展拓展训练、集体出游、采摘等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学校在“厂中校”教学过程中,也会充分利用园区标准操场、健身房、多功能教室等设施,开设体育、思政、劳动等课程,真正实现了“厂区即学校”,生产与教学深度融合。“厂中校”模式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找到了产教融合的最佳途径,实现了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的多方满意。
如今,在厂区车间,一台设备旁边,一名师傅带着几名学生研发制造的场面屡见不鲜,每次来访者去车间查看,总忍不住驻足观看,并称赞道,这样的现代学徒制的完美场景才是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该有的样子。
以产教融合培育项目为抓手,不断丰富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牵手开设合作订单班
企业用人实现“私人定制”
如果说“厂中校”的办学模式开了富士康(烟台)工业科技园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先河,那智能制造系与山东省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开设的“合作班”,开创了省内玻璃企业育人用人直通车。
学院智能制造系主任肖桃李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所需知识技能、岗位标准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玻璃协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聘请专家到校授课,采用讲座、培训等方式介绍玻璃行业动态,宣传玻璃技术与玻璃行业的魅力,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学校也会定期派出学生到企业车间上课。跟岗实习时,企业指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并按照委培生的方式进行管理,也会为学生制定多项适合他们发展的实训方案。“有些学生表现好,可能没等毕业,就被企业直接签约了。”肖桃李说。在他看来,合作班的建立把过去短时间单纯的实习变成了企业“我育人、我使用”,“私人定制”模式,更加注重了对学生职业情操、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有了成长成才的新机制,打牢了“择优就业”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保障了企业招用工“招得放心、用得满意”。
如今,“合作班”运行越来越成熟,这一项目还成功申报了济南市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尝到“双元制”育人培养甜头的学校和企业,计划在2022年春季再开设“订单班”,让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实现高质量就业,也解了企业“招人难”的燃眉之急。
聚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软实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师首先要与行业、企业紧密贴合,而校企合作是关键。如何聚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育的“软实力”,是学校一直在思考和破解的课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厂中校”不仅让学生技能得到快速提高,为企业用人提供了专业保障,更是学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合适的平台。课堂搬进车间,学生跟岗实习,学院原有的专业教师也直接与企业对接,参与企业设备维修、改造,为企业员工做培训,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他们与企业技术人员随时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再次回到课堂时,会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而不是照本宣科,从而真正实现了让教师从“书房”走进“厂房”。
下一步,学院将以产教融合培育项目为抓手,不断丰富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擦亮“厂中校”金字招牌,提升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