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建成于2018年,面对生源分散、家庭背景迥异的实际问题,学校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以家长学校建设为依托,开发“1+N”校本课程,不仅聚焦家长关注的家庭教育热点问题,而且还能为有需要的家长“量身定制”,实现1对1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积极研究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开放办学时空,延展家校共育边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庭享受到了“峪优”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家校携手,真正实现了同频、同向、同心、同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实习生 任颖秀
汉峪小学注重以评价促行动落实
开发“1+N”校本课程
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
“2019年,我们曾经做过一次摸底调研,224名新生,分别来自于70个幼儿园。”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校长马红梅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面对生源分散、家庭背景迥异的情况,她意识到,学校的教育工作要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作为山东省首批家庭教育家校协同名校长,马红梅着力打造学校的家庭教育师资团队,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借助省教科院家庭教育中心的科研力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更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技能。
为了满足家长对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学校家庭教育团队以《家长学堂》教材为蓝本,开发了“1+N”校本课程,1即普适性课程,N即差异性课程。普适性课程面向全员,注重理念一致、目标协同,2020年,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开发了“优家微课”,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指导课程,拓展了普适性课程实施的路径。暑假期间,“萌新优家微课”还实现了特色“幼小衔接”,帮助小萌新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差异性课程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庭教育现状及家长需求,量身定制主题课程和亲子活动类型。”马红梅介绍,差异性课程适用于所有有问题、有困惑的家长,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预约寻找包括校长在内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也会提前介入干预,“双轨并行,找准家校教育的共同发力点,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除了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学校还精心布置每次家访。从“把家长请进校”改为“让教师进家门”,让家校沟通在尊重与理解中建立,让“峪优”理念在交流与分析中深入,将家访工作做出实效。
学校将育人体系织密织细,达成家校育人默契和合力
打破界限开放办学
达成两翼同频共振
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不好?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和同学老师相处是否愉快?在家长学校建设中,汉峪小学积极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打通参与、体验、探究三种路径。
据学校家庭教育负责人张丕娟介绍,学校注重打破围墙界限,打破时间界限,依托系列化家校活动,如校园开放月、校长接待日等活动,鼓励全体家长走进校园,零距离、全方位地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建设,开设有“涵泳”论坛,分年级进行主题活动,邀请家长走上讲台,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面对学校周边没有高质量图书馆的现状,学校在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面向周边社区开放图书馆,让家长和学生在周末时间可以走进来开启阅读之旅。
此外,学校还开展阳光课间、艺术素养等体验式活动,“体验式”模式,让家长在家校互动与亲子共享中深入感知学校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增强教育合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峪优”书房、“优家荐读”等专栏,向广大家长推荐家庭教育类专著,分享教育经验,积极探索探究式家长小学实践活动。
除了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和班级管理,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广阔平台,马红梅还面向所有家长开放自己的微信,“目前我的微信里有超7成的家长。”在马红梅看来,只有老师和家长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友谊,家校关系才能和谐稳定,“尊重、理解、信任是维护家校关系的‘密钥’,只有家校双方达成一致,才能达到两翼同频共振。”马红梅说。
构建“优家”准则
家家争创“学习型家庭”
汉峪小学注重以评价促行动落实。“我们通过摸底诊断测评,客观、准确掌握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家庭教育获得情况。”张丕娟介绍道,学校在“汉峪少年优秀准则”的基础上,延伸出 “优家”准则,研制《峪优家长成长手册》,通过学员学分登记记录家长参与必修课程和自修课程的情况建立成长型家长评价机制和激励方式。
学校还通过自主申报、教师评价、学分参考等形式,进行“峪优家庭”的评选,家家争创“学习型家庭”。定期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我的家教好故事评选活动,推广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榜样。
为进一步培养优秀的“峪小优”,携手“峪大优”践行同频、同向、同心、同行。学校于近期开展了征稿活动,在“师德师风大家谈”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两类主题中,共有25名“峪大优”脱颖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证书颁发给孩子,再让孩子颁发给爸爸妈妈,这样的仪式感不仅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延展家校共育边界
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做教师,一定要有家长思维,要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来思考工作,才能真正急家长之所急,解家长之所需,把教育办到家长、学生的心坎上。”马红梅告诉记者,自2019年10月开始,学校便组织实施课后延时服务,2021学年开始,在课后服务模块中还专设“学生作业指导”时间,把延时服务结束时间推迟到5点半。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规定课时的基础上扩容艺术、体育素养学习内容,开发“AE”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不少学生早餐吃不上、吃不好的情况,汉峪小学还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早餐,全方位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本学期开始,学校教育服务再升级,在征得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开始提供上、下午加餐服务,上午加餐为学生提供点心,下午加餐为学生提供牛奶或酸奶。不少家长表示,建校3年来,自己对学校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实现,而很多不曾想过的事情,学校也都想在前,干在前,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家校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争当学习型家长,争当孩子的榜样,在家校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下,大家节奏一样、方向一致、心意相同,不让任何一个家庭掉队,创造了融洽和谐的共育氛围。
如何让更多学生和家庭享受到“峪优”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带着这样的思考,建校以来,汉峪小学不断在家校协同育人的道路上进行不遗余力地探索,“我们将育人体系织密织细,更大价值地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达成家校育人默契和合力,将育人目标落地见效。”马红梅表示,教育是一种慢艺术,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都是逐渐拔节的过程,需要边做边探索。“做好家校协同、合作育人,就是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为‘峪优’学子的终身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