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山东协和学院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中获佳绩

2021-12-02 15:52:5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山东协和学院以“3金1银6铜”的佳绩引发关注,其获奖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金奖数和奖牌总数均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

佳绩的取得与山东协和学院多年来在双创教育上的努力密不可分,近年来,学校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持续推进创新创业领域的“双万工程”, 形成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山东协和学院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中获“3金1银6铜”的佳绩

收获“3金1银6铜”

金奖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

在本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山东协和学院创下瞩目成绩。

据山东协和学院副校长孔令桂介绍,经过省级复赛,学校此次共有10个参赛项目入围国赛,其中4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经过国赛决赛,学校最终取得了3金1银6铜的历史性突破,金奖数和奖牌总数均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创造了民办高校“教赛创”模式改革的样板。

成绩的取得与学校一以贯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密不可分。孔令桂表示,学校目前制订了诸多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培训环境,为师生开展系统专项培训及工作坊式培训,邀请各界专家对项目进行反复打磨,促成师生共同深入思考及训练。而在整个备赛过程中,项目团队师生也真正构建了新型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具体的实践项目教学中,学校开展大赛精英训练营活动,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大赛工作,学校针对创新创业参赛项目团队优化、商业计划书和PPT制作、项目路演、参赛视频等方面,通过“校内团队打磨+校外专家辅导”的形式,对遴选出的重点项目进行针对性辅导和反复打磨,备战省赛、国赛。

据了解,在本届大赛中,山东协和学院实现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万”目标,“目前学校有3万余名在校生,而在今年的大学生双创大赛中,学校共申报基础项目10172项,参与学生30000余人次,即平均每三名学生参加一个项目,达到了‘学生人人参与项目,教师人人指导项目’的目标。”孔令桂说。

在今年的大赛中,参与学生人次和项目数均过万

以“三促”推进“三改”

推动“教学+竞赛+创业”深度融合

如今,“如何更好地引导并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国内众多高校积极探索的命题。鼓励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双创大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助推器。为此,山东协和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了“教赛创”模式,深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落实互联网+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三促”,实施“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三改”。

据孔令桂介绍,学校从入学教育开始,一直非常注重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新生入学期间,学校重点塑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二期间,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强化专业教育,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参与,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创业能力;在高年级阶段,通过创业项目实现专创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土壤。”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山东协和学院积极探索“教赛创”模式,实现“教学、竞赛、创业”深度融合,重塑教学形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中挖掘实现自身价值的潜力,以教师为主导,变灌输知识为训练能力,全部老师采用项目式教学、全部学生实现项目式学习,学校将教学项目与创业项目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为了解决某个技术难题,通常需要查询几十篇专业论文文献,他们在不断地学习、改进、完善项目的过程中,个人的理论水平及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极大提升。”孔令桂表示,这种自发探索的精神,就是双创教育带来的教学理念的跃升。

将双创教育纳入培养方案

教师激励与大赛成绩“绑定”

“双创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或若干项目的培训,而是要将创新创业的基因融入师生成长的‘血液’中。”山东协和学院首席专家盛振文表示,除了教学体系搭建和课程改革,学校在推动师生参与双创大赛、深入研究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从规章制度及奖励政策“双管齐下”,激励师生踊跃参与双创大赛及各类竞赛项目。

首先,学校将双创课程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双创课程计入学生学分;其次,双创大赛及社会实践等项目成绩也纳入学分管理,学生评优、考研、保研等均与项目成绩挂钩。而从教师团队激励措施来看,教师薪酬职称奖励等均与大赛成绩“绑定”,从而促使师生共同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实现项目落地转化成果,形成校园内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同时,山东协和学院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特点,打造院系项目特色品牌,实现“一院一品”。即一个学院承接一个品牌赛事,比如护理学院可主办护理技能大赛,医学院则承接康复技能大赛,计算机学院则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互联网科技领域打造品牌优势,由此形成每个学院依托各自专业产业打造品牌赛事的效果。

与产业企业深度对接融合

形成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目前已形成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2011年,山东协和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自此,“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该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要想搞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依托专业教育,学生要善于发挥自身特长并强化专业技能,要在夯实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创新,从而提高竞争力及可持续竞争优势。”盛振文说。在他看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路是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从创新走向创业,则是打通了学生走向社会就业岗位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一直是高等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聚焦课堂改革,还应与产业企业进行深度对接融合。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提供行业、企业最新信息,促成项目的搭建与推动。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产业学院,以此创建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专业共建方式,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企业专家及教师团队共同研制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

同时,盛振文也提到,双创教育不光应该融入专业教育,也应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促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与生态文明教育等领域融会贯通,形成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盛振文表示,当下,山东协和学院正在推进“双万工程”,即一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一万个“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以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采取分层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从“项目人”到“比赛人”到“创业人”再到“事业人”的转变,最终为社会输送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双万工程”开展以来,活跃的教学形式吸引了更多师生的加入,也助推了学校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谈到未来的双创教育,盛振文表示,“等到中国的创新创业真正普及,高校的双创教育达到很高标准,深入教育体系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就可以取消创新创业学院了。”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