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既要通过课堂提质增效为学生课业“减负”,又要多样化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解家长们“托管难”的燃眉之急。如今,政策出台已逾百日,槐荫区各类中小学校“官方带娃”的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在课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做优做实课后延时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15分钟快乐成长圈”,真正做到“提质增效有方,双减落地有声”。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邹元德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峰
为课堂提质增效定标准
把“减”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
何为“双减”?最简洁明了的解释为: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如何落实“双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为了答好“双减”这份民生答卷,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教学研究中心更是提前统筹规划,暑假期间就多次召开会议,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再到一线教师,均要明确熟悉并重视“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制定了标准、指明了方向。
9月17日,槐荫区教体局召开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的推进会,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点议事日程,并将“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9月23日,槐荫区又召开了小学教学工作会议暨落实“双减”任务工作交流会,会议提出,“双减”之下,全区学校要精细管理深耕细作,向课堂教学要高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努力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槐荫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减负不是目的,减是为了促增,其核心是提质增效。是要通过双减“减”出时间和空间,以科学评价为指挥棒,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五育并举,实现育人为本,让教育回归本真。
学校“官方带娃”各显其能
因材施教实现“普及+专业”
据了解,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各项创新性的“双减”举措在槐荫区全面开花。做实做优课后服务,各中小学校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在课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细微之处用心用情,把家长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把孩子的发展作为行动目标,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目光聚焦中小学校园。每天下午4:30,在济南市槐荫区锦绣城小学的校园里,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各功能教室里,射箭、版画、书法……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操场上,鼓号队的同学们正在认真排练,轮滑社团的同学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你来我往积极练习;神农坊里种植着中草药植物,是学生们学习劳动技能的实践基地……“双减”政策落地后,类似这样的特色课程便成了课后延时服务的主阵地。
锦绣城小学校长赵园告诉记者,学校课程设计采取“1+1+N”模式,既让学生们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深入学习,发展成专业特长。据悉,其中的第一个“1”指的是国家课程,第二个“1”是随之延伸出的拓展课程,“比如一周四节体育课,第一节课进行常规的体育教学,第二节课可能就会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羽毛球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N”就是指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课程了,还是以体育系列课程为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武术、短兵等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或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将兴趣真正发展为特长。“如今,我们现在开设围棋、书法、轮滑、滑板、射箭、射艺、武术、管乐团等30多个社团,实现了班班有特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赵园说。
同样在课后延时服务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还有济南市阳光100小学。他们将原有的“四点半课堂优化“升级”,延时课程涵盖人文素养、科学益智、艺术素养、劳动技能、传统文化和身体健康等六大体系,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要求,优化作业设计,做到基础作业有质量、分层作业有目标、拓展作业有特色。
家校携手丰富课后服务供给
成立家长资源库提升服务品质
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仅靠校内现有师资是不够的,于是,很多学校纷纷引进校外公益资源,这其中,家长志愿者不可或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可以依靠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丰富学校课后服务供给。
新学期,当阳光100小学在校园公众号上发布课后延时服务“招募令”后,迅速引来大批家长报名。经过初步筛选,目前已有近20位家长志愿者参加每周一的延时服务。“每次家长来,都会带来丰富的课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也了解了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完成亲子教育。”阳光100小学校长刘漫凝说。
国庆节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山东大学国学大讲堂讲师赵志刚以锦绣城小学学生家长的身份为孩子们带来主题为《舜城济南》的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舜文化。而在锦绣城小学,像赵志刚一样的家长志愿者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家长是中医,会定期来给学生们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有的家长是警察,会教授学生安全防护常识等。赵园说:“经过几年的探索积累,我们组建了‘锦绣城小学家长社团’,目前已有20多位各行各业的家长组成了家长人才资源库,定期为学生带来各种讲座。最近,我们又邀请了一位画家家长进校园,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把“少年宫”搬进校园
构建“15分钟快乐成长圈”
课后服务不仅是校园里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据悉,槐荫区教体局主动将课后服务工作融入城市发展,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统筹校内校外资源,把校外资源作为课后服务的有力补充,双向发力、综合施策,打造“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学校+社区”的立体化、全方位新时代课后服务3+模式,构建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15分钟快乐成长圈”,把童年童趣还给孩子。
槐荫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中小学所处的47个社区已经全部建立了社区少工委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行双主任管理制,有效整合利用社区文体场馆、社工志愿者、五老群体、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优势资源,实现放学后15分钟与社区青少年中心有效衔接,开展“传统文化、艺术熏陶、体育健身、党史学习、手工科创”等丰富实践体验活动。
更让孩子们欣喜的是,学校还把“少年宫”搬进了校园。青少年宫的专业老师利用下午和周末时段开展科学微课堂、VR虚拟体验、心理沙盘、合唱、硬笔书法、绘画等公益体验课程,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少年宫里的“新、奇、特”。
另外,槐荫教育系统还利用新媒体资源,在槐荫区教体局、槐荫区少工委官网官微开通的“空中课堂”“雏鹰学堂”“红领巾影院”“成长加油站”等版块,通过播出一系列原创课程,推介线上资源,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打造线上主题乐园,助力双减全面落实。
如今,“双减”政策在槐荫区扎实推进,落地有声。但永不满足的槐荫教育人深知,成绩只属于过去,“双减”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让槐荫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目标。在“一年强基础、两年展形象、三年大变样”的新征程上写就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