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教师团队 深化“三教改革” 促进“产教融合”

2021-09-10 10:15:5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们的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上下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关键时刻冲得上、拿得下的团队。”

在最近一年里,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教师团队先后被评为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说起取得一系列成果和荣誉的原因,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平嶂认为,团队成员为促进学校发展和培养高质量学生的不懈奋斗和无私付出是关键。

在王平嶂的带领下,该团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学生有什么需要,就从哪里出发,一点一滴地推进三教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同时积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项目和大赛为抓手,打造了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学生有什么需要,就从哪里出发,一点一滴地推进三教改革

打造“能干事”的教师队伍

“只要相关专业有大赛,就创造机会参加。”这是智能制造教师团队中的一个共识,在这里,即便是在暑假中,也时常看到老师来到学校指导学生训练的情景。在院长王平嶂看来,各类大赛的举办不仅是为学生提供更高的表现舞台,也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智能制造学院获得了两项国赛一等奖,其中,在飞机发动机拆装与维修赛项中更是击败了一众航空类院校,连续两届蝉联一等奖。在王平嶂看来,这背后首先体现的就是教师能力的提升。“要将大赛的标准和要求应用到教学中,首先老师自己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王平嶂表示,在备赛过程中,没有“证”的老师就去跟有“证”的老师学,学校里没有设备就去有设备的企业学,“其中的标准线路项目是一个纯英文的项目,那么老师首先就要先熟练掌握英语。”

据介绍,技能大赛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托,除此之外,学院坚持以赛促练,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突出项目引领,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每次参加教学能力大赛,都是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由教授、副教授指导讲师、助教。”王平嶂告诉记者,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上,学院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长”与“短”相结合,促进教师成长。

据悉,目前团队骨干成员20名,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年龄搭配适当,学历层次高端,“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的模范教师团队,团队所在组织获得“省基层党建先锋模范堡垒党总支”,团队中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齐鲁大工匠2人、山东省首席技师2人,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8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让实习实训设备更智能

除了师资力量的持续提升,学院积极引入系统化实习实训设备,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建有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专业化实训设备。同时,学院还有丰富的虚拟仿真设备,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过渡。

 “实验实训室怎么建?要根据课程和岗位的技能需求来建。”王平嶂表示,学院的教学条件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变革,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记者注意到,在智能制造学院,实训设备不仅体现在先进性上,更体现在人性化与智能化方面。“例如我们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编程,这就要考虑有多少人能看到老师的操作?对此,我们通过直播、投屏等技术手段进行解决。”王平嶂介绍说。

未来,学院还计划以智能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实训管理。“我们计划在设备上增加打卡系统,以监督学生完成必须的操作学时;同时我们还考虑设置信息采集系统,让老师能看到学生是怎么操作的,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王平嶂介绍说。

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

设备更新换代,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在王平嶂带领下的教师团队始终关注着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与传统教材之间的矛盾。“我们正在设计活页式教材,随着新技术推出持续增加新的内容。”

王平嶂告诉记者,教材的设计也与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紧密相关,原本学生三年的学习是“2+0.5+0.5”,即两年课程学习,半年跟岗学习和半年顶岗实习,但如今,通过完整生产线的引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校就可完成跟岗阶段的学习。“我们每个专业都对应3-4个岗位,在一学期的跟岗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两个岗位进行学习,摆脱了原本企业提供什么岗位,就只能学什么岗位的局限。”

而随着跟岗学习回归校园,团队也在着手规划分层次的模块化教学课程。“其中最基础的是标准层,即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要求,再往上是复合层和卓越层,每个层次增加10%-20%的学习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进行选择。”王平嶂表示,模式化教学全面推开后,每个岗位的每个层次都有专属的教学内容,每个专业都会产生9-12套个性化教材。

据介绍,学院已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建成资源12000余条;在智慧职教、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25门。校企共同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8部,获“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6部,有力支撑了模块化教学实施。

深度产教融合为学生生涯发展奠基

而在加强实习实训方面,团队非常注重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教学团队中有多名企业老师,他们从丰富的实践经历中提炼总结经验,把一些教材没有的操作细节以及最新的技术进展传授给学生。

“我在去年12月份正式入职济南职业学院,此前在一家国有机床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时间。”王绍存是该教学团队中的高级工程师,目前承担了机械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在20多年工作经验中,我从操作工干起,接触过热加工、冷加工、工艺设计以及技术研发等多个岗位,上课的时候我就会把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讲给学生们听。”在王绍存看来,自己的经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不仅会跟他们讲相关的技术,也会告诉他们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该学哪些知识、考哪些证书、积累哪些经验,让他们目标明确,远景清晰。”

企业老师的加入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更多带来了深度的产教融合。王绍存目前还担任一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这家实验室不在学校,而是设在了企业里。“实验室设在企业,但由学校老师担任负责人,这样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咨询,老师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而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深入企业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实践技能,实现三赢局面。”

王绍存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推进校园里的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工作室建设,将国内最先进加工工艺、刀具使用、装备设计等引入校园,相当于把“工厂”搬进了校园,“一方面激励老师们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开展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和参与最先进的加工案例。”

“学生思想品德端正、专业技能扎实,学生高端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资待遇明显增高……这是我们团队的育人目标,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王平嶂相信,在“信念为舵智慧为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指引下,这一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