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中国烹饪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王志兴:优秀源于热爱

2021-05-06 09:33: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可能也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份工作,是对烹饪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我今天的成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学院副院长王志兴,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他是青岛市劳动模范、中国烹饪大师,1986年毕业于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烹饪工艺专业,此后他就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奉献给了烹饪教育事业,至今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

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传承”与“创新”是他最常提到的词汇,而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也将这背后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传承给了自己的每一届学生。

上班是老师,下班做学生

“我是1984年至1986年在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烹饪工艺专业学习,那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只是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当时对烹饪还没有太多的了解,目标也不太明确。”对于现任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学院副院长王志兴来说,他与烹饪结缘于37年前的求学经历,“当时这个专业在青岛只有8个招生名额,能够顺利入校学习也体现了我与这个行业和这所学校的缘分。”

王志兴告诉记者,从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毕业后,他便留校成为了一名烹饪专业的教师,自此开启了35年的烹饪教育生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升级成为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而他自己也逐渐成长为了中国烹饪大师。

“能够在烹饪领域取得一些成绩,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热爱’。”说到自己的成长,王志兴表示,在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中,他也逐渐领略到了烹饪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节点让我感触很深,在2007年我带学生去武汉参加比赛时,我们学生的能力和作品得到了赛事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征询我们是否愿意参与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我们欣然同意。2008年3月份,中国烹饪协会的专家来学校考察,最终选择了我们接近140名师生参与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后来2018年的青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也选拔了我们100多位师生担任志愿者。能够参与这些重大的活动,我很为我们的学校和学生感到自豪,也更深刻地领略了烹饪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志兴告诉记者,在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那时候技艺还有欠缺,对烹饪专业的认识也还没有那么深入,虽然自己已是老师,但是仍然像学生一样兢兢业业地学习。“那时候上班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们教课,一下班就自己进行练习,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去请教前辈,学生们的寒暑假就是我学习充电的宝贵时间。”

“学徒工”实践中融会中西餐技艺

王志兴说,他虽然主修的烹饪门类是鲁菜,但他并不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鲁菜的小天地中,不仅兼学四大风味八大菜系,而且还融会学习了中西餐的技艺。“在工作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外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中国驻迪拜总领馆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大帮助。”

马克西姆餐厅是北京第一家西餐厅,对于1994年的王志兴来说,那里就是学习法餐的“最高学府”。“当时内心非常向往,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特别是对于一直从事中餐烹饪的我来说,对于西餐还是零基础。”在学习期间,王志兴并不把自己的当作一名交流学习的老师,而是融入其中,成为一名学徒工。“当时我就跟其他员工一样,从打扫卫生、打杂做起,一有机会就观察师傅做菜的过程,一遍做着笔记,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再加以研究。”

“在驻迪拜总领馆的工作对我来说更是全方位的考验,既要遵守外事纪律,也要传播中餐文化。”2001年至2003年,他经过严格选拔,远赴迪拜任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中餐主厨。“迪拜所在的阿联酋是穆斯林国家,饮食习惯与国内有很大差别,同时领馆的工作也比较繁重,无论是中餐、西餐还是面点都会涉及。”王志兴告诉记者,在迪拜期间,他在工作之余坚持通过网络和带去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使得自己对中餐的四大风味八大菜系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烹饪行业的发展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也是王志兴从业35年来始终坚持的理念。“在现代社会,烹饪讲究的不仅仅是色香味,还要考虑营养搭配以及客人需求,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西餐的文化也在不断交融,例如中式烹调完全可以辅以西餐的摆盘技巧。”

培养学生传承“工匠精神”

除了自身在烹饪领域的钻研,从教35年的王志兴在培养学生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新入校的学生中,我看到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人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多年来,历任烹饪实践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烹饪学院副院长的王志兴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而且无论怎样繁忙,他都能时刻琢磨烹饪实践教学,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他们专业技能,我更看重对他们‘工匠精神’的培养。”在王志兴看来,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以专注、热爱和坚持,培养起对烹饪行业的兴趣,并长期为之奋斗下去。“除了烹饪技巧,我会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向他们讲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规范。”

“同学们,井冈山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宛宛禾水绕山环,师长献盐英名传。莫道忠魂无觅处,浩气长存在人间。’它讲的是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献盐的故事。”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课堂上,王志兴一边准备食材,一边讲述红色故事。“现在,食盐作为人民生活的一剂调味品,早已不是稀缺资源,在战争年代却极为珍贵。”随后,他向学生演示了相关菜品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食盐。他总结道:“即使物资丰富了也不能浪费。用盐调味,更要用其得当、得法。”这正是烹饪学院精心打造的“百年百味味味道来”党史学习教育品牌课程课堂上出现的一幕,课程思政也已深度融合进了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过程中。

“学校的烹饪专业可追溯到1958年,在山东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现也成为了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来说有压力也有动力,我们将继承前辈的成绩实现新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王志兴说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邹元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