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高考中考 > 内容详情

学中文除了“当老师”还能干点啥?

2022-09-20 14:10: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一提到“中文类”专业,家长和考生都感觉非常熟悉,说起未来的就业去向,“当老师”这个答案几乎可以脱口而出。然而近日,据一家知名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登上了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专业榜单,进入该榜单的专业一般市场就业压力较大、空间较小。除了“当老师”,学习中文类专业毕业还能干点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人文”专业打包招生成潮流

在今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中,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均入选,入选高校主要为师范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梳理了相关高校2022年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填报的投档数据,发现在这些高校中把“人文”专业打包招生成了一个新趋势。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设有人文科学试验班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2490名,仅次于数学类专业,相比去年提高了500名左右。珠海校区同样设有该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从去年的11907名提升到了今年的9213名,提升了约2700名,是珠海校区唯一进入前10000名的专业。复旦大学也设有人文科学试验班(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502名,与去年基本持平。南京大学未在山东投放中文类专业的招生计划,其偏文专业主要以社会科学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与理工类学科会设置较多具体专业不同,也体现了人文社科专业“打包”招生培养的趋势。

在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双一流”的高校中,山东大学最受瞩目。今年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山东招收40人,投档最低位次为5961名,比去年提高了近400名。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也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山东招收49人,投档最低位次为13085名,也比去年略微提升了300多名。威海考生可以报考威海校区威海走读计划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14963名,报考几率更大一些。

山东考生青睐师范类院校及专业

一提到“中文”专业的毕业去向,无论是考生和家长都会想到“当老师”,这也体现在了今年的招生录取形势中。记者注意到,根据对山东省属高校的2022年夏季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投档情况的梳理,投档线位居第一梯队的是医学类专业,此后就是与“当老师”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所对应的专业。

省属高校中,中文类专业投档最低位次最高的是山东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招收245人,投档最低位次为31114名,在本校中仅略低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与去年基本持平。青岛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收61人,投档最低位次为34420名,低于主要的医学类专业和英语专业,也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山东,有不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师范类高校,保留了师范教育的传统,在这些高校中,中文类的师范专业也是相应高校的报考热门。济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师范类)专业招收110人,是该校的招生大户,投档最低位次为53759名,仅次于计算机类和地理科学专业。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是该校投档线最高的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47441名,比去年提高了2000名左右。聊城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鲁东大学、临沂大学、泰山学院、济宁学院、菏泽学院等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均稳居相应高校投档最低位次的最高位。

学“中文”并不是学习当作家

提起中文,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作家或诗人。其实,中文专业学生虽然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但主要目的是做研究,而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作家。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中国语言文学类是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专业类,它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其中招生人数最多、最知名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中文的理解。我们从小就学习语文,但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则要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简单的说,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中外文学各种流派、理论、作家、作品,还要广泛涉猎语言、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扎实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

但是中文类专业不仅只有这些,其他细分专业也各有特色,例如汉语言主要研究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古典文献学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代文献为研究对象,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

当前,各高校开设的“中文”专业主要指中国语言文学类,并会在各自大类下根据本校的发展特色设置不同的具体专业,考生要结合高校特点及自身兴趣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目标。例如师范类高校或许更倾向于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非师范类高校开设的中文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有的高校会设置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主要培养高级文秘专业人才;比较文学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熟悉中西文化,并能够熟练使用汉语与英语的双语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位列“红牌专业”

近日,在一家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 中显示,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首次登上了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专业榜单。这也启发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真研究了解“中文”大类所属专业的就业方向,做好生涯规划。

通常来讲,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去向有党政机关、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广告公司、各级教学和科研机构单位等,从事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就业范围比较多元化。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低,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中文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主要看个人意愿。

如果对中文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乃至博士是必要的。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继续攻读本校或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各专业就业率高达96.54%,其中5.4%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16%继续攻读研究生。

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经济、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