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高等教育 > 内容详情

保护非遗,他们在路上

2022-09-07 17:21:1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深入了解安徽芜湖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和保护情况,暑假期间,山东师范大学“徽韵美,非遗情”非遗调研团队成员来到安徽芜湖,在芜湖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非遗项目发展调研工作。

据了解,安徽芜湖历史悠久,芜湖人民也创造了无数丰富而厚重、悠久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脱节,甚至面临无继承人的窘境。尽管如此,依旧有许多老一辈传承人在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坚守着这些文化瑰宝。

为获取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与数据,团队成员实地调研走访了繁昌石雕、墨玉石雕刻、通草画、无为剔墨纱灯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从他们口中获取了芜湖非遗项目的现状。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流水线产品迅速崛起,占据着人们的视线。传统的非遗产品逐渐被市场冷落,繁昌石雕工艺品也一度陷入困境。

因此,第一站,团队成员首先来到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并且拜访了繁昌石雕工厂的经营者周家寿。周家寿从事繁昌石雕技艺三十几年的老手艺人。但在周家寿看来,繁昌石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由单一的石狮子、石像、墓碑、栏杆等石雕工艺品,发展成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园林假山等石雕工艺品,形成石雕设计、绘图、加工、雕刻、运输、安装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如此,周家寿还提到得益于工业化发展,繁昌石雕也慢慢由手工制造向机械化生产过渡。他希冀未来繁昌石雕技艺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站,团队成员拜访了墨玉石雕刻非遗传承人万发明。在深入了解墨玉石雕刻传承情况后,团队成员发现墨玉石雕刻技艺即将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在墨玉石雕刻传承人万发明口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墨玉石雕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经济效益低。不仅如此,加之石料获取难度加大,大部分手艺人已经不再从事墨玉石雕刻技艺了。万发明还表示,如果墨玉石雕刻技艺从业者都选择离开,那他也难以继续从事这门技艺了。

不同于繁昌石雕技艺可以通过机械化生产不断发展、创新,无为剔墨纱灯局限于古色古香的外型,始终难以融入现代化生活。

由此,为了深入了解无为剔墨纱灯发展现状,团队成员第三站来到了芜湖市无为县。在省级非遗项目无为剔墨纱灯非遗传承人朱晓钟讲述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制作耗时长、销售渠道狭窄是掣肘无为剔墨纱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每年无为剔墨纱灯的销量仅有十几盏,这也是其不被大众所知的主要原因之一。朱晓钟一直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技艺,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如此,芜湖众多非遗项目难以为继。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芜湖市创意园创意楼,采访了通草画传承人毛艺涛,对通草画的传承与保护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草画与铁画、堆漆画并称为“芜湖三画”,但其发展却在走下坡路。一方面是因为通草画需要手工制作,耗时极长;另一方面,则是因其制作过程枯燥,难以吸引新鲜血液。加之通草纸价格上涨,制作成本提高,难以维持传承人的基本收入;由此,便更难以吸引年轻人学习这门手艺。面对这样的困窘,通草画传承人毛艺涛开始积极探索通草画的创新之路。他发现当通草画加入了铁画的元素之后,制作时间会缩短近三分之一,同时,也更加具有观赏性。他希望通过通草画、铁画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制作的时间成本,提高通草画的经济收益,以此吸引新鲜血液的加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流水,没有一成不变的形态,能在狭小的缝隙中流动自如。为了传承好芜湖非遗项目,一代代老手艺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却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周家寿、毛艺涛、朱晓钟……他们从未停下推动非遗项目发展的脚步,他们希望一代代年轻人能够明白非遗工艺品当中蕴含的许多东西都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旧中得来的新!

 文/大学生记者  谭娜 陈慧琳 图/大学生记者  程珊 任婧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