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成长周刊 > 内容详情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

2022-03-31 15:17:3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元德 通讯员 李晴儿

“孩子们正处于人生的美好年华,我希望他们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加自在的生活,这段支教经历也教会了我如何坚定地做自己,做一个足够勇敢的、为梦想而拼搏的自己。”苏文是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毕业生,现作为山东财经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贵州省赫章县六曲河镇初级中学。作为毕业总评年级第一名,她本有机会保研名校,但她却毅然选择去“用一年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

下课铃声一响,苏文就由老师变成了学生们的“大姐姐”(正中间老师为苏文)

“帮助更多人,就像我曾经被帮助过”

“2020年10月,我放弃保研到名校的机会,坚定地走上了支教的路。”作为年级第一名,苏文本有机会直接保研至山东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但她却从未后悔自己做出的决定。

每每谈及为什么选择支教,苏文都会感慨这是她在大学里做的最正确的决定。用她自己的话说,作出这一选择,是想换一种方式找寻自我价值,“学文科的人,大多是很浪漫的,我在大学四年中经历过就业的迷茫、实习的忙碌,也很多次认真思考人生规划,想尝试不同的生活,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会让我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跳脱,去看到、感受、融入成长的过程,去发现自己在其中的价值。”在苏文看来,离开熟悉的生活,去陌生的地方体验全然不同的人生,是一种别样的历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身份和信仰引领我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曾经有支教老师点亮了我的人生一样,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们。”苏文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自己初二的时候,四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来到了自己所在的曲阜尼山中学,得知她英语基础薄弱后,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主动帮助她补习,既点燃了她对学习的热情,也在她心中扎下了支教的想法。

“而当我真正去参加支教的时候,是身边人给了我鼓励,文学院的老师们支持我,我的家人们也支持我,担心我想家,甚至在家里装了可视化设备,让我可以随时随地‘云回家’,这让我非常感动。”有了师长、朋友和亲人的支持,苏文坚定地冲出象牙塔,奔向支教的远方。

如今的苏文已习惯了当地生活,还会不时向学生请教学习贵州话

“在这里,我们都是好朋友”

初来到贵州省赫章县六曲河镇初级中学,眼前的一切反而有几分熟悉感。“这是一所被大山环绕的学校,而我当时的初中也是依山而建,这让我感到颇为亲切。”

尽管自己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但是南北方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还是让苏文一时有些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比北方要潮湿得多,而且这里的饭菜都是辣的,我又吃不了辣。”如今的苏文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活,“顿顿吃粉”也不在话下。

相比起生活的不适,教学上的困难是更大的挑战。苏文教着初三4个班级近200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而这门课程在不少学生眼中又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同时自己还面临语言不通的问题……

一系列困难并未将苏文打倒,她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多交流。“课堂上,我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多,我会跟他们分享实事热点,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从他们的回答中,我能够看到孩子们眼里的世界,看到未来,下课后,学生们也很愿意来找我聊天、打球,好像下课铃声一响,我就从‘老师’变成了‘大姐姐’,有的学生习惯在课下喊我‘文姐’,这让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了。”苏文告诉记者,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她和同事们通过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路途近的步行十几分钟,远的要坐半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达。

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日常的课堂教学,苏文更希望拓展孩子们放眼看世界的视野和思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有趣且充满教育意义的课程,主要围绕我国国情和大国外交展开,政治性极强,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和小案例,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分析、思考,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对国情、大势的把握。”

如今,苏文不仅能基本听懂学生们的方言,还不时向学生们请教学习贵州话。而在作业本上,学生们亲切地向“大姐姐”讨要“优+”,苏文也都一一为他们送上鼓励。

“在贵州过年,也是一种幸福”

由于毕业班时间紧张,学生备考压力大,今年春节,苏文和两名同学一起,主动选择留在贵州过年。

“除夕夜,小雪漫天,我和小伙伴在贵阳的酒店跨年,用视频的方式给亲戚朋友拜年,酒店工作人员给我们煮了汤圆,这是我第一次过年没有吃水饺。”虽然远隔万里,挂念着未能团聚的家人,但因为支教与贵州这片土地建立的归属感,同样让苏文感到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新年洋溢着别样的幸福。

回忆过去半年多的支教生活,她所感受的温暖还有很多。当她显露出沮丧和疲惫时,学生们总会偷偷在她的办公桌上留下非常暖心的鼓励话语,想方设法哄她开心。“那一刻,好像我成了一个被帮助的孩子,学生们都很重感情,这种最质朴的温暖是前所未有的,每当看到这些鼓励,都会让我重新充满力量。”

“有一次,几个学生跑来偷偷对我说,‘苏老师,如果不是因为您,我可能已经辍学了。’”这让我感到很震惊,感觉自己并没有为孩子们真正付出过什么,但是在他们看来,能有一个老师真正地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操心,就已经很满足了,也许这就是支教的意义所在。

苏文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她的上课质量做出“实时反馈”,每当备课认真、上课积极的时候,学生们整节课也会特别有精神、目不转睛,而当状态不佳、想要应付的时候,学生也会打哈欠、走神。这种“不经意”的互动,让苏文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时刻注意和调整上课状态,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来到贵州参与支教已经半年多了,苏文也对支教这份工作有了更多新的理解。 “我们既是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经验的后辈,要始终保持虚心的求教心态,不推诿、不逃避,和当地的老师、乡邻、学生多沟通、交流,才能在支教中收获更多。”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苏文和同事一起创办了六曲中学的第一个公众号,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人文的宣传工作,他们发布的文章多次被赫章团县委转载,更激励苏文在新媒体这条路上做下去,做得更好。

“带着我的故事来,带着他们的故事走。”采访过程中,谈到自己,苏文总是轻描淡写,转到学生的故事,苏文永远侃侃而谈。这份不经意间流露的真情,源自她对教育事业最纯粹的热爱。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思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