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高等教育 > 内容详情

追忆似水年华,当在字里行间

2021-11-28 17:17: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西风碧树,危楼野望远路”、“矜带渐宽,不悔因伊憔悴、“众里寻他,蓦然回首阑珊处”——王静安所述此为人之“三大境界”,与禅宗“看山仍是山”之觉悟殊途同归。

读书亦如此,一需读有字书,再要读无字书,且当读心灵之书,但毕竟是离不得有字之书——诚然,勾稽文句者泛泛,自诩外场人者不鲜,我们自认为已凭双眼望穿了大千秋水,亦不屑于自外在世界出发自我审判,但却要痴迷于一场本我灵魂的探索、认识与和解。但无字书中的人之相与,心灵书中的救赎消解,若堪回首,却当自在撇捺横竖间的空空荡荡处。

图表数据间对规律世界的展现、物语童话中对社会道德的宣扬,从识句读到缀文章,对书籍文字的把握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悉人生基本的规则,踏出认知社会和自我的第一步。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因人情练达即是文章,世界大千,自在书中。因由文字,可窥见鲁老爷叫样林嫂放下祭器时的惊恐;依凭文字,能见证宁荣二府的红楼高起和栋折梁摧;透过文字,得知晓士人对北辰不渝的哀思,知晓流传千年的道统礼乐。诚然,现世的耕耘亦是读书,但纯粹的书籍本身当然也是对不同人生的萃取——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之前,在对报纸的研读中磨烂了手指。可见,若仅局限于个人的生活终究只是对三千世界的狭隘体验,如果没有对书籍本身的关照,想必亦不能孕育丰富可爱的灵魂。如此,便渐入第二境界。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读书,本是聆听自我的心声。二十八岁的梭罗带着一柄斧头在世外于内心开荒,耕耘之余是那案头的书籍和笔熔炼了《瓦尔登湖》这一心灵的圣经;而雨果“比海洋和天空更为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一语,又在普鲁斯特对似水年华的追忆和连缀中得以显现。“心灵之书”,尽管以“对至善至美的追求”约莫可将其释义,但这一份追求又安在呢?冥想自然的人,追忆过往的人,无论是浸没在他人的作品中,抑或是将自己的心灵提纯升华,那付诸文字的心灵对话确已成真。书籍,放在案头是有字,熔在灵魂中却是无字,方为读书之第三境界。

呼唤有字之书的回归不是否定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和个人灵魂的雕琢,而是纠正误解,承认我们不仅仅缺失实践和对心灵的雕琢,亦缺失对已有成果的悦纳。

杨绛有言,“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文字,生活,心灵,本多元一体,不容割裂,故阅读自己,阅读社会,还需先明白追忆似水年华,当在字里行间。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记者 孟佳棋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邹元德
分享到: